荥经地方特产之

荥经茶叶

      荥经茶叶生产历史悠久,尤以边茶著名西南。古代统治者对边茶实行官方专卖,以后允许商人自由贸易,他们把边茶作为统治藏族同胞的一种手段。17世纪初,清朝统治者设厂加工制茶,以雅州(今雅安市)为中心,生产销售到康定、西藏地区。荥经生产的边茶称为“南路边茶”。

荥经有众多的茶马古道驿站,从荥经道汉源就要经过三个驿站:新添站、箐口站和凰仪堡。这条官道是从荥经县城出发经严道古城,沿荥河南岸至花滩,折而向西经石佛寺,过大通桥进入安靖,继续前进进入凰仪,开始翻越大相岭,进入汉源清溪境内。

从荥经到汉源这一段,又称为大相岭茶马古道。大相岭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翻越的第一座山。

随着茶叶作为藏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,茶马互市的形成,一条新茶马古道继承了原来的南丝绸之路,并在蜀西南的苍山河谷中不断发展延伸。古严道也从丝路驿站变成了茶马古道驿站。凭借其古道重镇千年的交通积淀,顺应时代的需求,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输出主要地之一。但实际上,荥经茶叶种植、制作、销售的历史更为悠久。荥经茶叶始于西汉,盛于唐朝,名于清代。据《荥经茶叶志》记载,荥经茶叶曾一度成为贡茶。

唐太宗贞观十五年,文成公主进藏时带了许多汉族的土特产和生产技术,其中茶叶引起了吐蕃的浓厚兴趣,开始在吐蕃上层人士中传开,茶叶迅速在西藏地区普及,带动了汉与藏的茶马互市。

由于荥经古代是多民族杂居地区,是最早开通官道的地方,也是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地区,可以肯定,最早的边茶贸易是从荥经开始的,最早的边茶生产基地是从荥经扩散出去的。


茶马古道驿站上的千年茶文化


据史料记载和考证,“仁真杜吉”产自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姜家大院,现布宫典藏的藏茶有大部分经茶马古道辗转来到布宫,成为布达拉宫“活佛”和高僧的高档饮品。

荥经气温低,雨雾多,水土适宜,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。每年农历谷雨到白露是采茶旺季,茶农抓紧适时采摘。荥经茶叶资源丰富,主产区分布在三合、新庙、新建、民建、凰仪、安靖、宝峰、石滓、五宪、烈太等乡。全县有茶园2.3万亩。塔子山是荥经茶叶生产基地,拥有高山优质茶园250亩。全县茶叶历史最高年产量达到2oo万公斤。

荥经边茶分为康砖、金尖、金仑、金玉、细芽、毛尖六个品种,“康砖茶”是其中一种,因其形状如砖,故称“康砖茶”。荥经康砖茶用粗茶叶发酵后,与不发酵粗条、细茶叶按比例掺和混匀,经蒸、机压、黄纸包裹、打商标、竹筐包装而成,古朴而独具特色。“康砖茶”原为“柯罗”牌,后改为“民族团结牌”,专销甘孜、拉萨等地,品质优良,誉满西藏,深受藏胞欢迎。

改革开放后,为促进茶叶生产,县上成立了茶叶集团公司。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,开发了“塔山牌”、“甘露”、“毛峰”、“古城毛尖”、“观音仙茶”等30多个名优产品。

荥经新产品名茶,色、香、味融为一体,色泽翠绿如玉,香气扑鼻持久,汤色黄绿明亮,醇厚爽口,口感甘甜,连续三届获中国西部“陆羽杯”和省级“甘露杯”优质名茶奖。

近年来,荥经茶叶在各类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,“塔山毛峰”、“古城毛尖”多次在省级“甘露杯”优质名茶评比中获得优质名茶奖。荥经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的“塔山翠竹”分别在第二届、第四届国际茶博会中荣获金奖。去年5月10日,荥经县中黄壹号黄茶专业合作社的“涧峰”绿茶,在“2018(上海)国际茶业博览会”上获得金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