荥经棒棒鸡

30年前,一位家境贫寒的少年雅安荥经务工时,第一次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棒棒鸡,被其独特的外形和味道所吸引,兴奋的少年在脑海里隐隐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。
于是,少年迫不及待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两个兄弟,立即得到了同样早早辍学各自外出打工的大哥和三弟的支持,随后三兄弟师从荥经当地颇有名气的杨胖子棒棒鸡,开始学习棒棒鸡的制作手艺; 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手艺,三兄弟起早贪黑、潜心学艺,在师父店里什么活都抢着干,从没有任何怨言。当师父知道三兄弟的志向时,被其勤奋刻苦所感动,将其手艺倾囊相授。
1993年10月,三兄弟学成出师,加上凑来的700块钱,在成都市乡农寺街农贸市场外,推着一辆流动三轮手推车开门做生意,旁边立着一个牌子,上面字迹工整的写着:“廖记棒棒鸡”; 短短两个月,色香味俱全的棒棒鸡让自古就号称是美食之都的成都人民眼前一亮,从此棒棒鸡名声大噪,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,每天都有很多“吃货”排着长队等着一睹棒棒鸡的“艳丽芳容”,而后面的故事也就此开启。
30年的发展,兄弟三人的棒棒鸡不仅赢得了以挑剔著称的成都人的味蕾,成为川渝地区认可度极高的特色菜品,更是跻身国内熟食行业顶级品牌,走出四川、名扬全国。
然而谁又能想到这一切,是从当年那闭门收徒的拜师仪式下开启的呢?
“荥经棒棒鸡”:不仅要用木棒,用的鸡也要棒。
据荥经县志(88年版)记载,清末时,荥经的鸡肉就很有名,但当时生产力落后,鸡肉是一种奢侈享受,人们只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。于是有人想出妙招,将整只鸡切成很多薄片,按片销售,这一做法确有奇效,鸡肉销量出奇的好,但切片销售的鸡肉很难切得均匀,顾客在购买时也会挑剔大小。
1895年,荥经县严道镇人周银发发明以大木锤敲击刀背,宰切鸡肉,从而保证每个顾客购买到的鸡肉大小一致,松软适宜,宰切时,一人掌锋利厨刀,一人用棒棒敲击刀背,配合默契;鸡肉切得薄如纸片,似断非断,木棒敲击刀背时,发出的声音随力量轻重而变化,抑扬顿挫极富节奏感,这也正是“棒棒鸡”名称的由来。
荥经棒棒鸡选用当地深山散养的优质土公鸡,整鸡煮熟后放凉。切好的鸡片与鸡杂等一起盛入盘、钵中,先浇上煮鸡后留下的浓郁汤汁,再淋上荥经棒棒鸡特殊的调料,一份棒棒鸡就做成了。夹一片在口中细细咀嚼,麻辣鲜香、汤汁浓郁、诱人食欲。
百年沉淀,棒棒鸡的制作技艺历经不断的传承,加上荥经手艺人对传统技艺的恪守和创新,从选料到加工精益求精;这在川内名厨眼里,对凉拌鸡的烹饪技法的打磨,已鲜有人能望其项背,荥经棒棒鸡也因此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四川省官方美食名片。
至此,若途经荥经
您是否想尝尝老师傅现在的手艺呢?
百年时间,并没有冲淡荥经棒棒鸡的味道
反而如老酒般越加醇厚,越走越远,成为川菜经典中独特的荥经味道